肛门口的“小尾巴”
2024-11-05 14:45肛肠科(盆底治疗中心)
在长时间站立、行走、蹲便后或者突然一个喷嚏,肛门口毫无征兆地出现一个“小尾巴”,这可不是简单的痔疮,而是直肠脱垂。
什么是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部分或全部脱出肛门以外,包括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脱垂。
直肠脱垂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5%
中老年女性和儿童好发,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约6倍,儿童多为黏膜脱垂,5岁可自愈。男性多为青年。
直肠脱垂的病因
病因具有多样性,如:发育及营养不良、先天性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或损伤、多产分娩、产程延长、年老,有长期高腹压因素等。
主要临床症状
(1)肛门肿物脱垂:初时肿物小,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回缩,随着病程延长,脱出肿物增大,便后需手回纳,在久站、立行、咳嗽等情况亦可脱出。
(2)肛门失禁:肛门对直肠内固态、液体、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出现排便次数增大,排便功能紊乱,约50%-70%患者合并肛门失禁。
(3)便秘:长期便秘患者高腹压可加重直肠脱垂,约25%-50%合并便秘。
(4)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因直肠黏膜压迫,局部淤血水肿致使出现此症状。
(5)出血:反复脱出的直肠黏膜淤血水肿,局部增厚,在便时可引起黏膜破损而出现便后出血,可滴血,便纸带血。
(6)肛周湿疹:反复脱出的肠黏膜可导致黏液分泌过多,肠液反复刺激肛周皮肤,而出现肛门潮湿,局部瘙痒、疼痛等症状。
(7)局部嵌顿、坏死:当脱垂不能及时回纳,出现局部血液回流受阻,局部充血水肿,形成嵌顿,长时间嵌顿不能及时改善血运存在局部坏死风险。
临床分度
I度:直肠黏膜脱出,呈淡红色,约3-5cm,触之柔软,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II度:直肠全层脱出,呈淡红色、圆锥状,约5-10cm,触之较厚、有弹性,表面为环形黏膜皱襞,肛门松弛,便后需手回纳;
III度: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10cm以上,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治疗
主要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通过改善或去除与脱垂相关的病因、诱因,来达到改善与脱垂相关的症状或延缓病程。其中,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硬化剂注射治疗。
(2)手术治疗:是治疗直肠脱垂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经腹和经会阴手术。
经腹手术:直肠固定术(直肠补片固定术、直肠直接缝合固定术)、直肠固定联合乙状结肠切除术。
经会阴手术:经肛门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Delorme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RR术、PPH术)、直肠黏膜缝扎术、肛门环缩术等。
如何预防
(1)去除诱发因素:如改善便秘、腹泻症状,避免久坐久站,改善咳嗽等;
(2)加强盆底肌功能训练:规律饮食、排便,加强提肛训练,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促进盆底肌协调收缩;
(3)女性产后充分休息,积极修复盆底肌功能;
(4)行为、饮食管理:清淡饮食,避免腹泻、便秘,排便时避免久蹲、力排,保持肛周清洁干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