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科室动态详细

天府新区卫健人物 | 汪晓鲜:破局学科发展,守护肌肤健康

2025-10-29 09:07天府教卫发布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为全方位展现四川天府新区卫健工作者“救死扶伤”的担当,树立医德典范,天府教卫发布特开设卫健人物专栏,讲述动人事迹,传承医者仁心。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汪晓鲜

汪晓鲜破局学科发展,守护肌肤健康

汪晓鲜,副主任医师,美容主诊医师,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师从全国名中医、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张毅教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学会美学设计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皮肤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美容整形协会微整形与抗衰老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皮肤质控中心专家、四川省女医师协会皮肤病专委会青年委员,参与省级科研课题2项,发表学术文章6篇,论著1篇,参编出版著作3本。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黄褐斑、带状疱疹、皮炎、湿疹等皮肤科疾病,还擅长通过光电联合中医治疗实现面部年轻化。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是80后皮肤科主任汪晓鲜脱口而出的话,也是她行医十五载的坚守。2023年,医院通过人才引进,将对皮肤诊疗事业颇有热忱的汪晓鲜请到医院,接过退休老主任手中的“接力棒”,如今科室正一步步地从“发展瓶颈困境”到“创出特色名片”进行转变,用中西医融合的创新实践,为新区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皮肤健康防线。

初来乍到,想寻一条适合的发展路


2023年10月,刚踏入人民医院皮肤科的她,就被科室医护人员在辖区内积累的患者口碑以及对患者的耐心细致所打动,也敏锐地察觉到学科发展的隐忧:专科特色不突出,诊断治疗设备陈旧,诊疗技术单一,与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皮肤诊疗需求,尤其是医美需求形成了鲜明落差。彼时,医院正处于新院建设和医疗资源升级的关键期,痤疮、黄褐斑、敏感肌肤等慢性皮肤病及医学美容需求的快速增长,既带来了挑战,也为科室“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学科基础薄弱、设备短缺、人才断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事情。”有着15年三甲医院临床一线皮肤病诊疗经验的汪晓鲜很快就发现了挡在科室发展面前的困难,既掌握皮肤病诊断、激光治疗等现代西医技术,又深耕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她深知,要跟上医院整体发展节奏,必须找到一条适合科室的特色发展之路。

创新破局,打造中西医融合特色名片


“单一疗法对慢性、疑难皮肤病疗效有限,而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基于多年临床感悟,她果断将“中西医结合”定为科室核心发展方向,打破此前以西医诊疗为主的单一模式。针对慢性皮肤病患者,推出“西医快速控制症状+中医巩固调理”的全周期治疗方案,不仅有效提升了疗效,更让科室药占比下降10%,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其中,“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是汪晓鲜手中一张亮眼的“专病名片”。她带领团队建立起“诊断-治疗-随访”的全流程管理体系,通过中西医联合方案,将患者疼痛缓解率大大提升。

“此前有位陈大爷,因带状疱疹疼痛难耐,一度下不了床,于是来医院找我,在这之前他已经过两周的西医规范化治疗,来医院时,皮疹基本恢复正常,但是疼痛仍没有缓解,严重影响了陈大爷的日常生活。”汪晓鲜进一步解释到,陈大爷所属的情况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让人头疼的并发症,年龄越大,后遗神经痛的概率就越高,长期的疼痛导致患者失眠,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汪晓鲜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采用“中药内服+针刺外治”的综合疗法,经过三周的治疗,陈大爷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疼痛明显缓解,睡眠也得到了改善。事后,陈大爷还专程再次到医院向汪晓鲜表示感谢。

这一效果,正是她将临床痛点转化为研究方向的生动体现。面对临床治疗中单一疗法效果不佳的难题,她牵头开展多项新技术项目,用研究成果反哺临床,推动科室实现从“经验施治”到“循证融合”的升级。

如今,在汪晓鲜的规划下,科室正围绕“亚专科建设+规范化诊疗”,确立了“以临床需求为核心,打造‘专病特色+综合诊疗’双驱动”的发展路径。为精准响应大众日益增长的医美需求,汪晓鲜带领科室团队历经多轮筹备,于今年成功推动医院新增设皮肤美容专业。这一举措不仅为科室特色亚专业矩阵注入全新活力,更始终坚守“让医美回归医疗本质”的核心原则,为求美者提供从皮肤健康评估到个性化美丽方案的全方位服务。

医者仁心,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皮肤科最直接的治疗目标是回应人们对皮肤健康与美观的向往,但其本质始终是对生命的敬畏,是一门严谨的临床诊疗学科。汪晓鲜对此体会尤深:曾有一位年过七旬的李大爷,足底的黑色肿物看似不起眼,却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为李大爷进行手术切除后,她反复研读病理报告,逐一对比细节,疑似恶性肿瘤,并劝说李大爷到上级医院病理科进一步确认,结果证实了她的诊断。幸运的是,汪晓鲜切除得很干净,李大爷的足底肿物也并没有发生转移或扩散,拿到这一结果的李大爷高高兴兴地送来锦旗,一个劲儿地向汪晓鲜道谢。

这份对待患者的细致与用心,让科室在短短两年内收获了良好口碑,年门诊量达到7万人次。与此同时,在她担任天府七幼健康副校长期间,还聚焦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将健康守护延伸至校园。

人才筑基,培育可持续发展动能


皮肤科想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对此,她打破“单一引才或内培”的局限,以“外部引进+内部孵化”双路径,建立“师徒结对”带教机制,安排骨干医生到三甲医院进修亚专科技术。如今,科室大部分医生已能独立开展皮肤外科手术,一支结构合理的“老中青”人才梯队正在形成。

为激发团队活力,她还建立“技术+科研”双激励机制,对开展新技术、参与科研项目的医生给予绩效倾斜和优先学习机会,优先推荐骨干参加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光电治疗新技术培训,带回前沿技术反哺科室,让科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锚定未来,争当区域皮肤健康守护者


站在医院提档升级的新起点上,这位充满干劲的“80后”主任已定下清晰的“小目标”:立足自身专业,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疾病的路径,将“皮肤美容亚专科”打造成天府新区特色专科,持续提升科室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让中西医融合的诊疗理念惠及更多患者。

从初来乍到的破局者,到如今的学科引领者,这位“80后”皮肤科主任用两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学科发展的奋进篇章。她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中西医融合为笔,以匠心仁心为墨,在守护区域群众皮肤健康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