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 科室动态详细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方式怎么选?

2025-03-26 16:08肾内科 血液透析中心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工作节奏加快、饮食习惯不良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快速增长,目前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其中2%的患者将进入到终末期肾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才能维持生命。

根据近几年权威机构数据估算,截至2023年全球约400万-500万人,全中国约107万人在接受透析治疗(包括85.6%的血液透析和14.4%的腹膜透析)。

当进入到终末期肾病阶段,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脏移植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从治疗效果、方便程度、血管条件、经济状况、路途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选择。

这三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如下:

1. 血液透析(HD)

原理:通过机器将血液引出体外过滤毒素,再回输体内。  

优点:  

-见效快:可快速清除毒素,缓解急性症状(如水肿、高血钾)。  

-依赖医疗团队:操作由专业医护人员完成,患者无需自行操作。  

-适用性广:适合多数患者,尤其是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腹部手术史者。  

缺点:  

-时间/地点受限:需每周3次前往医院,每次4小时,限制行动自由。  

-并发症风险:易出现低血压、感染(如血管通路感染)、心血管负担加重。  

-长期血管通路问题:动静脉瘘可能狭窄或血栓形成。  

适用人群:  

-急性肾衰竭、病情不稳定或需快速毒素清除者。  

-无法居家操作或缺乏腹膜透析条件者。

2. 腹膜透析(PD)  

原理:利用自身腹膜作为滤膜,通过腹腔透析液交换清除毒素。  

优点:  

-居家操作灵活:可自行换液(每日4-5次)或夜间使用自动循环机,适合工作/学习人群。  

-保护残肾功能:缓慢透析过程对心血管负担较小,更接近生理状态。  

-无需血管穿刺:避免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问题。  

缺点:  

-感染风险:腹膜炎或导管相关感染需严格无菌操作。  

-腹膜功能衰退:长期使用(5-10年)可能导致超滤能力下降。  

-体型限制:肥胖或腹部疝气患者可能不适用。  

适用人群:  

-儿童、年轻患者或需保留工作/生活自由度者。  

-心血管功能较差、血管条件不佳者。

3. 肾移植  

原理:通过手术植入健康肾脏(活体或遗体供肾)。  

优点:  

-最接近生理状态:可恢复正常肾功能,无需透析,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长期生存率高:移植成功后10年生存率优于长期透析。  

-经济负担减轻:长期费用可能低于持续透析。  

缺点:  

-供体短缺:等待遗体肾源时间长(约3-5年),活体供肾需匹配且存在伦理问题。  

-排斥与药物依赖: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增加感染、肿瘤风险。  

-手术风险:移植失败(急性/慢性排斥)或需二次透析。  

适用人群:  

-年轻、无严重合并症且能耐受免疫抑制剂者。  

-有合适供体(亲属或匹配遗体肾源)且经济条件允许者。

4、综合建议

短期/过渡选择:血液透析(快速稳定病情)或腹膜透析(保护残肾)。  

长期生存质量优先:肾移植为首选(若条件允许)。  

个体化考量:  

年龄与健康:年轻患者优先考虑移植,老年/合并症多者倾向透析。  

生活需求:需自由安排时间者选腹膜透析。  

 医疗资源:偏远地区或无腹膜透析条件者选血液透析。  

最终决策需结合医生评估、患者意愿及家庭支持部分患者可能需联合多种治疗(如透析过渡至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