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冷知识:术前为何手脚要被固定且必须摘掉首饰?
2025-03-27 16:34手术室
当患者被推进手术室时,常会对微凉的温度、严格的术前准备感到好奇。
为什么医护人员反复叮嘱摘掉首饰?为何手术室总像“冷库”?手脚被固定是怕患者乱动吗?
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背后是医学严谨性的体现。
1. 手术前必须摘除首饰:不只害怕丢
你可能觉得摘掉耳环、戒指、金项链等金属饰品是为了防止遗失,但真实原因更关乎生命安全:
导电风险:手术中常用的电刀、电凝设备会产生电流,金属首饰可能形成导电回路,导致局部皮肤灼伤。
感染防控:首饰缝隙易藏匿细菌,如果饰品离手术部位过近,容易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小贴士*:若因特殊原因无法摘除金属饰品以及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请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
2.手术室低温之谜:温度的精密平衡
手术室温度通常设定在21-25°C,这并非为了省电,而是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抑制细菌增殖:多数致病菌在35-37°C繁殖最快,低温环境可降低微生物活性。
医护舒适性:医护穿着无菌手术衣,戴着口罩、帽子,连续站立数小时易出汗,低温能减少汗液污染手术区域的风险。
患者体温管理:麻醉会抑制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现代手术室采用加温毯、液体加热仪等主动保温措施,确保患者核心体温不低于36°C。
3. 固定手脚:不是束缚,而是保护
手术过程中运用专业的手术布巾以及约束带等工具对患者的肢体和躯干进行有效约束,避免患者体动导致手术区域被污染和对手术过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预防患者坠床意外的发生。
从一枚戒指的摘除到每0.1°C的温度调控,手术室的每个细节都经过科学验证。这些措施看似严苛,实则是用现代医学的精密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织就一张隐形防护网。
当进入手术室时,不妨将这此“冷知识”转化为对医疗团队的信任—因为无影灯下的每一份严谨,都在为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