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部 科室动态详细

输液好得快?输液才有效?觉得输液是“万能药”的亲们进来学习一哈→

2023-11-13 10:17药剂科

       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为了疾病好得快通常要求输液,更认为之所以住院就是为了方便输液。 其实,输液并不一定是所有治疗的最优手段,过度输液反而对身体有伤害。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3年公布的“合理用药十大原则”之一,就是“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输液的相关知识。

      输液现状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我国2021年输液量达到137亿瓶(袋),人均8瓶(袋),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5-3.3袋(瓶)/年/人)。其中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年)》数据,202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给药占55.1%,口服给药占36.6%,其他给药途径占8.3%。注射给药中,静脉注射给药占90.6%,其他注射给药占9.4%。基于口服用药的基数更大,我们可以推测静脉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远超口服给药。

     输液的适用范围

1、患者出现吞咽功能困难、存在明显或潜在的吸收障碍而不适宜口服药物(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要求禁食、昏迷状态)。

2、没有适合患者口服的药物、口服明显降低生物利用度的药物。

3、患者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药物短时间在体内达到稳态浓度,而口服给药达不到有效浓度的情况。

    输液的危害

1 .更易引起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及有创性的给药方式,未经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然起效快,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更为迅速与严重。还可能引起微粒污染、血栓形成、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2. 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如心衰),过度输液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功能恶化。

例如一次输注500ml的液体,相当于在短时间内增加了500ml的血容量。对于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患者而言,正常情况下全身血容量大约为4000~5000ml。输液500ml相当于增加了约10%的循环负荷。

3. 更容易造成用药风险

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在出现差错时有更大的危险,更难有挽回的余地。如果输液所用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会比口服药物更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 输液的准备过程更加复杂,不仅要发出正确的药品,还要进行药液的配制,输液时护士也会有更多的操作步骤,比口服药物出错的风险更高。    

    输液的误区

误区一:输液能使疾病好的更快

    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自然病程,时间到了病情可能就缓解了。以普通感冒为例,其病程通常持续7~10天。在感冒初期的1~2天,症状往往较轻微;而在3~5天时,症状最为明显,例如发热、咳嗽和鼻塞等。患者由于难以忍受这些症状,往往选择输液治疗。然而,此时正好是感冒即将痊愈的阶段,可能并不需要药物干预,相关的症状也会自然减轻。患者因此产生了“见效快,疗效好”的错觉。

误区二:儿童喂药困难,还不如直接输液来得干脆

    儿童不能仅以给药途径的方便性考虑静脉输液,不适当的输液,风险其实是大于益处的。

误区三:输液可以快速起效如“消炎”

     很多患者认为有“炎症”,输点抗生素,马上就能好转。 事实上,只有细菌感染情况下才可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缓解症状,更容易产生细菌耐药。严重的甚至会使患者陷入“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

误区四:住院患者认为输液才算有效治疗

     很多住院患者,如果住院期间没有静脉输液,只使用了口服药或肌肉/皮下注射的药品,会认为此次住院白住了,只花钱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医生会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并根据病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