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来袭,这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2025-07-29 17:04宣传科

暴雨来临前:做好准备



关注预警:

关注预警信息:

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APP(如天气应用、本地应急发布平台)、官方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雷电、大风预警信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级别越高越危险)。

了解预警级别对应的风险和建议行动。

居家准备:

检查排水: 清理阳台、露台、天台的排水口和地漏,确保雨水能顺畅排出,避免积水倒灌。

加固门窗: 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必要时加固。收起阳台、窗台上的花盆、杂物等易坠落物品。

储备物资: 准备应急包,包括手电筒(及备用电池)、便携式收音机(获取信息)、饮用水、不易变质的食物、常用药品、现金、重要证件复印件、充电宝等。

电路安全: 检查家中电路、电器,拔掉不必要的电源插头,尤其是低洼处的电器。准备防水胶带、塑料布等,以防万一。

低洼住户: 如果住所处于低洼地带、地下室或易涝区,提前了解社区或物业的应急转移路线和安置点,必要时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用挡水板、沙袋等堵住门口缝隙。

出行规划:


非必要不出门!尤其在暴雨红色、橙色预警发布时。

如需出行,提前规划路线,避开已知的易积水点、涵洞、下沉式立交桥、河道边、山区道路、老旧危房区域等危险地带。

告知家人去向和预计返回时间。

暴雨发生时:室内避险

确保安全:

关闭门窗,防止雨水进入。

远离窗户、玻璃门,以防强风或飞来物击碎玻璃。

切断低洼处有进水风险的电源。

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防雷)。

信息获取:

通过收音机、手机(注意电量)、电视等官方渠道,持续关注暴雨、洪水的最新信息和官方指示(如撤离通知)。

警惕内涝:

如果水位快速上涨有淹没风险,立刻切断家中电源总闸和燃气阀门,携带应急包,按照预定路线向高处转移。


     暴雨发生时:户外避险

寻找安全避难所:

尽快到地势较高、坚固的建筑物内躲避。避免在临时搭建物、危房、广告牌、大树下避雨。

远离电力设施: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灯箱等,以防触电。看到电线掉落水中,立刻远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警惕积水:

不涉水! 不要贸然蹚水,尤其是水流湍急或看不清深浅的地方。积水可能掩盖打开的窨井盖、尖锐杂物、漏电风险。

防坠落: 行走时用棍棒等探路,避开漩涡、喷涌处(可能是下水道口)。

远离河道: 绝对不要在河道、溪流、湖泊、池塘边逗留,水位可能暴涨,水流冲击力极强。

防雷击:

暴雨常伴雷电。

避免在空旷地带、山顶、水边停留。

远离金属物体(栏杆、铁轨、自行车、高尔夫球杆等)。

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尤其是孤立的树)。

在室内也避免接触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线,远离门窗,不使用未做防雷措施的电器。

暴雨行车安全(非必要不开车!)

谨慎判断:

积水深度: 如果积水深度超过半个车轮(约30厘米),切勿强行通过!发动机一旦进水熄火,非常危险,且保险公司可能不赔。

观察前车: 没有前车作为参照时,尤其要谨慎。

未知路段: 不熟悉的积水路段,宁绕路,不冒险。

涉水技巧(万不得已时):

慢!稳! 挂低速挡,匀速、缓慢通过,稳住油门,保持发动机高转速防止熄火。避免中途换挡、停车或急加速。

跟车: 跟随前车轨迹,但保持足够距离,避免前车激起的水浪进入你的进气口。

单侧通过: 选择积水较浅一侧通过。

车辆熄火被困:

立刻撤离!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积水迅速上涨,车门车窗无法打开,利用车内尖锐物品如座椅头枕上坚硬的钢筋尖角或安全锤,击打侧窗玻璃边缘(通常是四个角) 逃生。前挡风玻璃最难打破。


弃车后,迅速转移到地势高的安全地方。

其他行车注意事项:

开灯: 开启近光灯和雾灯,必要时开启双闪。

除雾: 及时开启空调除雾功能,保持视线清晰。

慢行: 降低车速,加大与前车距离。

避让: 注意避让行人、非机动车,积水路段他们更危险。

避免急操作: 避免急加速、急刹车、急转弯,防止侧滑(水滑效应)。

暴雨过后:注意安全

检查房屋: 仔细检查房屋结构是否安全,电路、燃气设备是否损坏,确认安全后再使用。

远离危险区域: 避开积水未退区域、被水浸泡的桥梁道路、滑坡山体、河道等危险地带。

报告险情: 发现电线杆倾倒、电线断落、燃气泄漏、建筑严重损坏等险情,立即远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关键总结

预防为主: 关注预警,提前做好居家和出行准备。

避险优先: 非必要不出门,远离危险地带(电力设施、积水区、河道、山区)。

涉水危险: 行人绝不涉险蹚水,驾车遇深水绝不强过,遇险果断弃车逃生。

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财产损失可以弥补。

暴雨无情,但准备可以增加安全。愿这些知识成为你雨季中的一把保护伞,风雨再大,也总有放晴之时。保持警惕,更要保持冷静,安全度过每一个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