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敏感的高龄老人,可以选择“胶囊”起搏器

2025-10-24 17:05心血管内科

89岁高龄的胡爷爷在病房用颤抖的双手,在一张A4纸上,缓慢写下致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信:

“这里是最好的医院,有最细心关照的护士、有最好的医生。罗彬喻护士最好,周成明大夫医术最精。”

话语间满含的感激之情,既是对医护团队的赞许,也印证了无导线起搏器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的福音——它以微创、精准的方式,为脆弱的心脏筑起了新的防线。

胡爷爷最初因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植入起搏器治疗。初步方案本是为其植入传统起搏器。然而,在术前评估时,发现胡爷爷属于高度敏感性肤质,皮肤表面存在经久不愈的破损问题。

经过严谨的专业评估与多学科论证,医疗团队认为若按原计划手术,极易导致胡爷爷皮下囊袋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反而不利于他整体治疗与康复。

基于胡爷爷的特殊情况,经全面讨论和细致分析,最终为胡爷爷量身定制新方案:放弃传统起搏器,改为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这一方案完美避开皮下囊袋和导线相关的感染风险,更契合他的皮肤状况与长远健康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无导线起搏器呢?它与传统的起搏器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无导线起搏器的神秘之门,无导线起搏器自述篇。

我是一颗无导线起搏器,您可以把我想象成一粒小小的“智能胶囊”。


我集成了传统起搏器的所有功能(脉冲发生器和电极),但我的体型非常小,长度不到4厘米,体重仅约2克,和一颗大型维生素胶囊差不多大。

我不需要导线,也无需在胸口切开制作一个“口袋”来安放我,我可是起搏技术的一大革命哦,骄傲吧!

您知道我是怎么工作的吗?

悄悄告诉你哦,医生会通过您腿部的股静脉,用一根很细的导管将“我”送到心脏的右心室。然后,我会像一个小螺丝一样,牢牢地抓住心内膜,开始工作,随时监测心率,在心跳过慢时发出电脉冲来刺激心脏跳动。

无导线起搏器应用篇

您知道我适合哪些人群吗?

我和传统起搏器一样,主要用于心跳过慢的患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


尤其适合像胡爷爷那样,皮肤易感染、消瘦、皮下囊袋反复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又或者是那些希望保持美观,不想在胸口留下疤痕和凸起的爱美患者以及经常运动,希望术后能更自由活动(如游泳、打球)的患者哦。

我虽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禁忌症,遇到以下情况,可不能选择我。


1.符合永久心脏起搏器适应症,但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有害、无用或者不适合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2.血管通路(如股静脉)有严重问题,无法将我输送至心脏的患者。

3.心脏内已有其他电极导线,或心脏结构不适合固定的患者。

手术与术前准备篇

手术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一检查:完成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二沟通:告诉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特别是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医生会指导您是否需要停药或调整。

三清洁:手术前一晚可以洗个澡,保持身体清洁,特别是腹股沟(大腿根部)区域。

四饮食:通常不需要严格禁食,具体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

术后康复与生活篇

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伤口怎么处理呢?

1.伤口:您的手术伤口在腹股沟处,只有一个小小的穿刺点。需要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一般2-3天后就可以取下敷料。一周内避免淋湿,不要泡澡或游泳。

2.卧床:术后需要平躺休息10-24小时,避免腿部弯曲,以防穿刺点出血。

3.感觉:体内有起搏器通常没有异物感,因为我实在太小了。

4.饮食:术后饮食上没有特殊的“忌口”,但建议遵循有益心脏健康的通用原则如: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优质蛋白(如鱼、鸡肉);避免暴饮暴食,少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5.运动:我的运动限制可比传统起搏器少得多!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提重物或深蹲。术后几周,一个月后,经医生评估,绝大多数活动都可以进行,包括游泳、跑步、跳舞等。这正是我的巨大优势之一。

6.复查: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通常是术后1、3、6、12个月)回来复查哦。

温馨提示

做任何医疗检查前(尤其是MRI),请务必告知医生您体内是否装有心脏起搏器。目前多款无导线起搏器是兼容核磁共振检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