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老不好,可能是忽略了这个……
2025-05-16 15:23耳鼻喉头颈外科
“娃娃咳咳耸耸一个多月了,一直反复不好,啷个办嘛?”
“经常感觉喉咙头有东西ba起ba起的,喉咙痒簌簌的,就想清嗓子,这是咋个的呢?”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个疾病——鼻后滴漏综合征
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 PNDS)是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变态反应性或非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引起咳嗽、咽异物感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一、病因
1. 鼻部炎症性疾病
慢性鼻炎/鼻窦炎:鼻黏膜长期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且黏稠,难以从前鼻孔排出,被迫倒流至咽喉。
过敏性鼻炎: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引发大量清水样分泌物,同时伴随鼻黏膜肿胀,炎症破坏鼻黏膜纤毛运动,分泌物滞留并倒流。
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结构异常阻碍鼻腔引流,分泌物无法从前鼻孔排出,只能潴留并倒流至咽喉部。
2. 感染因素
细菌性鼻窦炎时,脓性分泌物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增强咳嗽反射敏感性。
3. 其他因素
腺样体肥大(儿童常见)、环境刺激(如花粉、尘螨、冷空气)、胃食管反流等也可能参与发病。
二、临床症状
患者症状以“咳嗽+咽部不适”为主,具有以下特点:
1. 咳嗽
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黏痰,白天轻、夜间或晨起加重。
体位相关性:躺下后咳嗽加剧,坐起后缓解。
1. 咽部症状
异物感/黏痰附着:咽后壁可见黏液附着或“鹅卵石样”淋巴滤泡增生。
频繁清嗓:试图清除咽喉部刺激物。
3
1. 鼻部症状
鼻塞、鼻痒、流涕(清水样或脓性)、打喷嚏,也可伴有面部疼痛/肿胀感和嗅觉异常等,但部分患者鼻部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原来还有这个病嗦,
三、那咋个晓得我是不是遭了呢?”
1. 诊断依据
症状+体征:慢性咳嗽+鼻咽部、咽后壁黏液附着/滤泡增生。
辅助检查:
鼻内镜:可见鼻腔分泌物倒流、鼻黏膜炎症或结构异常(如鼻息肉、腺样体肥大)。
鼻窦CT:明确鼻窦炎范围及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征象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见异常密度影等。
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实验,排除过敏性鼻炎诱因。
1. 鉴别诊断
看咳嗽的时间与规律:1.夜间咳嗽加重:比如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干咳为主,夜间加重,但无鼻部症状及咽后壁黏液。胃食管反流则会出现咳嗽伴反酸、烧心,可通过24小时食管pH监测鉴别。
2.清晨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或鼻后滴漏综合征。
“懂起了,就好比水龙头坏了,流淌滴水的滴到喉管头导致的紧到咳嗽,那啷个治疗呢?”
治疗需针对病因,结合药物、物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
1. 病因治疗
感染性炎症: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细菌性鼻窦炎。
过敏性鼻炎:首选鼻腔吸入鼻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包括糠酸莫米松、丙酸氟地卡松和布地奈德鼻喷剂等。抗组胺药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结构异常:鼻中隔矫正术、鼻腔肿物切除术等。
2. 对症治疗
鼻腔冲洗:生理盐水/海盐水冲洗清除分泌物,减少倒流(推荐每日1-2次)。
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稀释分泌物并促进排出。
3. 手术干预- 适应症:药物无效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阻塞>70%)。
- 术式: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开放鼻窦、切除腺样体,恢复鼻腔通气。
四、预防与日常管理
1.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湿度,减少尘螨、花粉暴露,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烟雾刺激。
2. 鼻腔护理:规律冲洗鼻腔,避免用力擤鼻。
3. 饮食调整:避免冷饮、辛辣重油重盐食物,减少咽喉刺激。
4. 增强免疫: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
5. 及时干预:感冒后若出现黄绿脓涕超过1周,需尽早于耳鼻喉科就诊。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儿童慢性咳嗽的“隐形推手”,精准识别需结合鼻部症状与专科检查。规范治疗鼻炎、鼻窦炎,配合日常护理,可有效切断“鼻涕倒流-咳嗽”的恶性循环,让孩子告别反复咳嗽的困扰。若孩子长期咳嗽迁延不愈,请务必及时转诊耳鼻喉专科,避免误诊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