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2013-05-09 00:00

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
    2.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
3.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4.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
5.静脉输液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应。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8.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
    9.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10.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11.如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注射部位。
    二、急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性哕音。
    (三)预防及处理规范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液量不宜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酌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三、静脉炎
(一)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静脉炎症分级:按症状轻重分为5级。0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1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2级不仅局部不适,而且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3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左右;4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5级除具有4级症状以外,还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汁,临床上一般以2~4级常见。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
2.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5.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6.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一次,每次20min。
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8.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
9.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针眼处后再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10.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按医嘱对症处理。
11.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一)临床表现
病人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3.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五、血栓栓塞
(一)临床表现
不溶性微粒过多过大,可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血管阻塞,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状改变。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如阻塞严重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减少微粒污染。
3.正确切割安瓿,在开启安瓿前,以70%乙醇擦拭颈段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
4.正确抽吸药液,抽药的注射器不能反复多次使用,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主张针头置于安瓿的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
5.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
6.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7.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或TDP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min。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
 六、疼痛
(一)临床表现
药液滴入后,患者感觉输液针头周围剧烈疼痛,继而出现红肿。病人往往需忍痛坚持治疗或因疼痛难忍而停止输液,若因药液外漏引起,穿刺部位皮肤可见明显肿胀。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液时,宜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刺。局部予以热敷,肿胀可自行消退。
3.可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静脉给药引起的疼痛。
七、败血症
 (一)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畏寒、寒颤、高热、剧烈恶心、呕吐、腰痛、紫绀、呼吸及心率增快,有的病人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改变,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配制药液或营养液、导管护理等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塑料输液器。
3.认真检查输入液体质量、透明度、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及有效期等。
4.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及输液管道有无松脱等。
5.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系统24h更换一次,每日消毒并更换敷料。
6.发生输液败血症后,立即弃用原补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合并休克者,另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给予扩容液。
八、神经损伤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瘀血或伴有发冷、发热、局部疼痛、不能触摸,根据损伤神经的部位,可出现相应关节功能受限。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才连接输液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药液有无外漏。
2.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手背静脉,熟悉手部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尽可能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好血管。
3.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冷敷每日2次;桡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用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照射每日2次,也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500mg、维生素B1100mg每日一次。
九、静脉穿刺失败
 (一)临床表现
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输液点滴不畅,甚至不滴;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同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2.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及质量,包装有破损或过期不能使用,如果外套管体脆性大、不柔软,易从外套管根部断裂,尖端不圆钝容易外翻或破损。
3.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时要稳,进针时要快、准确;固定要牢固,防止术中因躁动而脱出。
4.穿刺时要准确判断针是否进入血管,不要盲目的进针或退针。 
5.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顺血管的方向进针约0.1~0.2cm,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
6.见回血后顺血管方向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时,不能将外套管全部送入.如果有阻力,不要硬向内推送,如果证实外套管确实在血管内,而且已进入静脉一部分,不一定全部推入,也可固定。
十、药液外渗性损伤
详见静脉注射操作并发症。
十一、导管阻塞
 (一)临床表现
    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有时可见导管内凝固的血液。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穿刺时要及时回抽,穿刺后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一)临床表现
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出现表皮撕脱。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l.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布。
2.对于浮肿及皮肤敏感的患者,应用输液固定带。在静脉穿刺成功后,针尖处压一无菌棉球,将备用的输液固定带与穿刺针成直角环形绕过穿刺部位的肢体,病人感觉舒适无压迫感为宜。
3.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胶布,一手按住患者与胶布粘贴的皮肤,慢慢分离、揭取。
4.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2%碘伏消毒伤口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