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2013-05-09 00:00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l~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二、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
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
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继续观察;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用药。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
三、溶血反应
 (一)临床表现  
1.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可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2.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和配血报告有无错误。采用同型输血。
3.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详细记录,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4.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生。  
5.溶血反应发生后,立即抽取受血者静脉血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色泽,若呈粉红色,可协助诊断,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 
6.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ABO血型、Rh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做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试验。
7.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以排除细菌污染反应。
 8.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
9.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10.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或双肾超短波透热疗法,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同时做尿血红蛋白测定。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如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
 四、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   
 (一)临床表现
1.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发头部剧烈胀痛、胸紧、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查体:病人常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中心静脉压升高。
3.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影像。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乙醇中毒。
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定时给病人拍背,协助排痰,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7.心理护理。耐心向其简要解释检查和治疗的目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五、出血倾向
 (一)临床表现
患者创面渗血不止或手术野渗血不止,手术后持续出血;非手术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紫癜、瘀斑、鼻衄、牙龈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PT、APTT、PIT明显降低。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
2.尽可能的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3~5单位,应补充鲜血1单位。
3.若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一)临床表现
手足搐搦、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心电图示QT时间延长,ST段延长,T波低平倒置;血液化验血清钙小于2.2mmol/L。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慎用碱性药物,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2.每输注库血10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七、细菌污染反应
 (一)临床表现
烦躁不安、剧烈寒战,继之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中毒性休克等。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血袋内血制品变色或混浊、有絮状物、较多气泡等任何可疑迹象均可以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
3.一旦发现,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
4.剩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
5.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休克症状,积极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八、低体温
(一)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寒冷或寒颤,皮肤冰冷,心律紊乱,监测体温降至30℃左右。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将大量备用的库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也可以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
2.大量、快速输血时将房间温度控制在24~25℃。
3.注意给患者保温,避免不必要的躯体暴露;输血过程中使用温热的盐水作为冲洗液;低体温者给予热水袋保暖。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使用能测量35.5℃以下的体温计。
九、疾病传播
 (一)临床表现
输血后一段时间,出现经输血传播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疾病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EB病毒、HTV(人类一淋巴细胞病毒)感染、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等。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
2.杜绝传染病人和可疑传染病者献血。
3.严格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检测。
4.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
5.鼓励自体输血。
6.在各个环节,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7.对已出现输血传染疾病者,报告医生,因病施治。
十、液血胸
 (一)临床表现  
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唇及皮肤发绀;查体可见患侧胸部肿胀、隆起、呼吸运动减弱;纵隔向健侧移位,叩诊由浊音到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X线胸片可明确诊断。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输血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对烦躁不安者,穿刺前予以镇静剂。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留置套管针的穿刺水平。  
2.输血前认真检查留置套管针有无外漏,确定无外漏后方可输血。  
3.疑有外漏者,立即取下输血管,用注射器接套管针反复回抽,如无见回血,迅速拔出套管针。
4.已发生液血胸者,用注射器在右胸第二肋下穿刺,可取得血性胸液。立即行胸腔 闭式引流,留取引流液化验,并按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护理。
5.改用其他静脉通路继续输血、输液。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记录。
十一、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   
 (一)临床表现 
随进入的气体量多少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当有大量气体进入时,病人可突发乏力、眩晕、濒死感,胸部感觉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输血前必须把输血管内空气排尽,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不得离开病人,及时更换输血袋。
2.进行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时,术前让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尽量使头后仰,然后屏气,深吸气后憋住气,再用力作呼气运动。经上述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随即摄胸部平片。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4.若发生空气栓塞,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5.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纠正严重缺氧状态。
6.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
7.严重病例需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出现休克症状时及时抗休克治疗。
十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一)临床表现
输血后7~14天出现发热、皮肤出现红斑、呼吸困难、肝脾肿大等排斥反应表现。
(二)预防及处理规范
1.避免长期反复输血。
2.尽量输入经过放射线照射的血制品,以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
3.遵医嘱积极进行抗排斥反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