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国际肺癌日:雾霾天的“呼吸之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2025-11-13 11:46宣传科
一、雾霾与肺癌:不是“诱发”,而是 “加速恶变” 的隐形推手

WHO 2021 年报告明确指出,空气污染每年造成 700 万人死亡,其中肺癌是主要关联疾病之一。
雾霾对肺部有危害是因为空气中有悬浮的颗粒物(PM2.5、PM10)与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混合物。
我国很多地区冬季雾霾天的 PM2.5 浓度常远超这一阈值,长期暴露相当于给肺部健康埋下 “定时炸弹”。尤其对于有家族肺癌史、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雾霾的促癌效应会更显著。
二、国际肺癌日:科学防护,守护肺部健康
每年 11 月 17 日是 “国际肺癌日”,核心倡议 “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
面对冬季雾霾与肺癌的双重威胁,结合权威医学建议, 需重点养成以下6个养肺习惯。


外出必戴N95 /KN95级口罩,确保贴合面部无漏气。
室内开启空气净化器,雾霾天减少开窗,减少外出:尤其避免清晨、傍晚等PM2.5浓度高峰时段的户外活动。
烹饪时全程开强档抽油烟机,减少油烟(女性肺癌重要诱因之一)与雾霾叠加伤害,避免高温煎炸。
2.戒烟:切断肺癌首要危险因素
吸烟与雾霾的“协同致癌效应” 会让风险倍增
建议:
吸烟者立即戒烟,任何年龄戒烟都能降低肺癌风险,可通过戒烟门诊、尼古丁替代疗法辅助。
远离二手烟、三手烟,避免在室内或密闭空间吸烟。
3.饮食调理:给肺部 “补充抗氧化能量”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C、E、β- 胡萝卜素的食物,帮助修复肺组织、中和自由基。
润肺食材:雪梨、银耳、百合、山药等,可搭配冰糖炖煮食用。
抗氧化蔬果:西蓝花、胡萝卜、橙子、猕猴桃等,减少辛辣、油炸、熏烤类食物摄入。
多喝水(每天1500-2000ml),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助力污染物排出。

每日进行10-15 分钟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收缩)、缩唇呼吸(嘴唇呈吹口哨状缓慢呼气),提高肺通气效率。
选择空气清新时段(如清晨或雨后)进行适度运动,散步、慢跑、游泳等能提升心肺功能,但雾霾天避免户外剧烈运动。
5.心态与作息:为肺部健康 “减压”
长期焦虑、熬夜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影响肺部健康。
6.定期筛查:早发现是治愈关键
肺癌早期症状隐匿,约 80% 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肺癌经治疗 5 年生存率可达 80% 以上。
建议:
普通人群:40 岁以上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辐射量低、灵敏度高)。
高危人群(长期吸烟、家族肺癌史、职业暴露史、慢性肺病患者):每 6-12个月筛查一次,同时结合肿瘤标志物(如 CEA)检测辅助判断。
发现肺结节不必恐慌,遵医嘱定期复查,良性结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恶性结节及时干预即可降低风险。
三、关键提醒:出现这些信号需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肺部发出的“预警”,需尽快做肺部检查:
1.持续性咳嗽(超过 2 周),且药物治疗无效。
2.咳痰带血丝、胸痛隐痛、呼吸急促。
3.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声音嘶哑、反复肺部感染。
冬季雾霾与肺癌有一定关联,但并非让我们陷入恐慌,而是提醒大家以科学态度应对。
我们不仅要重视肺癌疾病,更要强化和传递“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理念。
守护肺部健康,从来都离不开日常的每一个小习惯—— 愿这个冬天,我们都能远离雾霾困扰,让呼吸更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