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拍片子,DR CT MRI分别是查啥子的?要咋个选?

2024-01-02 14:39影像科

影像检查是人们进行疾病检查、健康体检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但每当听说要做影像科检查,很多人都会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有的人在医院看到影像科时,都会“绕道而行”,生怕自己被“辐射”。那么,影像科检查有哪些?DR 、CT、MRI到底是什么?影像检查对人体有危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影像检查的那些事儿!


1. 影像科主要有哪些检查?

DR(数字化拍片机器):就是人们常说的“拍片子”,原理是利用X线穿透人体组织,获取人体内脏器官、骨头二维照片的检查方法。具有成像迅速、应用广泛的特点,但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低。

CT(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使用X线“环绕”着患者进行照射,可以获得患者体内断层图像、三维结构。具有成像速度快,对于复杂结构的解剖学提供清晰的图像。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静磁场发挥相应的成像检查。其最大的优点是对软组织、神经和血管系统有卓越的分辨能力。但是相对价格较为高昂,检查时间也较长,且对患者有一定的限制,如有心脏起搏器或金属植入的患者尽量不要行此检查。

2. 影像检查对人体有危害吗?

首先需要说明MRI检查是没有X线辐射的。而DR和CT确实有X线辐射,但是,有辐射也不等于一定有伤害!这时我们需要了解剂量的问题。

我国现行辐射防护的基本剂量限值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年剂量一般每年不超过50mSv的剂量,适当的放射性影像检查都是在人体可承受的安全范围之内的。所以离开剂量谈“危害”的说法,都是不严谨的。

其实,自然界中辐射无处不在,这种辐射称为天然本底辐射,通常约为2-3mSv/年。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大约是0.1mSv;每天吸20支烟,每年相当于0.5-2mSv;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0.01msv。而我们在做影像检查时,每次检查的辐射量较少,自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一般情况下,比如在拍X光胸片时,平均辐射量约为0.02mSv,胸部CT检查平均辐射量约为7mSv,头颅CT平均辐射量约为3mSv,腹部或盆腔CT平均辐射量约为10mSv。

除此之外,在进行影像检查时,医院会借助各种防护工具,尽可能减少患者、陪护人员所接收的辐射量,将其控制到最低。

因此,一般情况下,适当的影像检查不会危害到人体健康。

3. 影像检查的流程

需要了解的是,影像报告并不是机器自动出具的,而是影像医师根据影像诊断书写出来的。一份报告,需要浏览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幅影像图片,同时结合内、外、妇、儿等临床知识点,综合病人病史,排除同病异影及异病同影,最后才能做出诊断。整个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请患者理解并耐心等待影像报告的出具。

4. 如何正确选择影像检查?

头颈部

CT:适用于先天性脑发育颅内异常、脑肿瘤、脑血管病(头颅CTA,CTV)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鼻窦炎、鼻窦肿瘤(首选CT)、中耳乳突、甲状腺等。

MRI:适用于脑血管疾病(MRA、MRV)、急性脑梗、脑炎或脑膜炎、内耳成像、脑转移瘤、早期脑梗、脑肿瘤等。

呼吸系统

CT:肺小结节、肺癌分期、寻找原发灶等。

DR: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气胸、胸腔积液、较大肺结节、肺癌等,但限于影像分辨率较低,对早期肺癌筛查意义不大。

循环系统

CT:心脏冠状动脉、大血管畸形、闭塞、狭窄、夹层、钙化等。

消化系统

CT:肿瘤、血管瘤、肠系膜病变、急腹症等。

DR:肠道梗阻、消化道穿孔及消化道造影等。

MRI:肿瘤性病变、囊肿性病变、脓肿、肝结核等感染性病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等。

泌尿系统

CT:肿瘤、占位性病变、结石、CTU等。

DR:泌尿系的阳性结石,可选择KUB平片。

观察整个泌尿系的全貌及分泌、排泄功能和占位等,应选择静脉尿路造影(IVP)。

MRI:肾脏肿瘤性病变等。

盆腔

CT:占位性病变、外伤等。

MRI:直肠病变、子宫病变、前列腺病变、卵巢病变等。

骨骼系统

CT:易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的破坏、死骨、钙化、骨化,骨头肿瘤等病变及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更逼真地显示骨病变情况。

DR:骨骼、关节病变、长骨骨折首选DR。

MRI:骨周软组织肿瘤、坏死、出血、水肿优选MRI。

温馨提示

CT或MRI增强检查可能会使用碘造影剂或钆造影剂,如果有药物过敏史、甲亢、哮喘、肾功能不全、心衰、肺动脉高压症、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用药史等情况,要提前告诉医生,以便医生评估能否接受检查。

体内有弹片等金属异物,装有顺磁性的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胰岛素泵”、人工耳蜗、人工瓣膜及血管夹等是MRI检查的绝对或相对禁忌症,必须提前告知医生。

小结


Ø 没有哪一种检查手段可以完全替代其他检查。

Ø 某些疑难病例在一种检查无法确诊时,还需要联合几种检查或随诊复查来进一步明确,取长补短,可明显降低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在实际工作中,常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临床病史等才能做出最后诊断。

Ø 总之,合理选择医学影像检查,能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