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80年之发展纪实④|老医务科科长张衍铭:病案管理从空白变为“加分项”
2022-05-31 17:31宣传科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确定了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与此同时,市场化医改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怎样细化专业开展专科诊治,这给医院带来不小的挑战。
1990年,当医院发展的接力棒递至樊高银院长的手上后,医院的发展看到了新的契机。樊高银是懂得医院管理的院长,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医疗发展情况掌握得更为专业,也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通过学习《县医院管理规范》,医院该设多少科,学科怎么建,慢慢理清了很多思路。1990年至1998年,医院制定了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度、医疗质控网络、人员岗位职责和会议规定等,其中,医务科所开展的病案管理正好填补了医疗质量控制的空白,也为医院等级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此建院80周年之际,我们也走进老医务科科长张衍铭的家中,听他讲述医院发展的往事。
从临床到管理 病案管理从无到有
1991年,一直在儿科干临床的张衍铭所具备的管理才能被樊院长发掘,“来医务科干,医院要发展,很多管理内容还亟待填补空白。”
在樊高银院长的委以重任下,张衍铭担下了医务科科长一职,直到2005年退休。张衍铭在任期间,将病案管理工作做出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转变。
病历书写质量是一直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一方面,写好病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正确诊断疾病和决定治疗方案所不可缺乏的重要依据,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是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具体体现。
提高病历质量无疑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刚刚把《县医院管理规范》拿到手里准备实践的时候,对于当时的医院来说,这一切都还是“0”。
万事开头难,而这一切都落在了张衍铭的身上。“在管理层面上,樊院长已经打好了基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添砖加瓦。”
医院要发展,推动病案质量控制这件事刻不容缓。“刚开始执行的时候是很难,但对临床医生来说病历质控是行之有用的事情。”
虽难,但勤奋好学是那代人身上典型的标签,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坚定决心,携手攻克难题,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慢慢地,病历质量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
自1992年起,随着质控办的设立,张衍铭正式为病案质控管理工作打响了“第一枪”,调用两个人专门负责病案管理工作,实行科室--质控办--医务科三级质控,开始举办全院性的学术会议,促进各个科室间相互学习,鼓励交流病案质控的方法,也为此建立起了院内医疗质量控制专委会。
提升病历质控目标
从“拒绝短板”到“变加分项”
随着医院发展的满帆前行,医院评等升级是必然趋势,张衍铭便一再向各个科室强调,“面对评审,无论如何不能让病案管理工作拖后腿。”
病历质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头绪繁多,经过不断学习与摸索,张衍铭与全院上下一同摸出了一条“新路子”。“我们除了和大多数医院一样,分别给予各项基本分值,并拟出扣分办法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诊断核心轴这个纲,对病历的内涵部分进行质控评分。”
在张衍铭的主导下,按这样的创新路子做病历质控,医院病历甲级率从34.9%上升到90%左右。作为第一作者,张衍铭所著的《讨论规范化病历质控》一文被《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年卫生改革论文集》一书作为经典案例收录。
除了自我探索,不断学习外院的先进经验也很重要,张衍铭以鼓励参加讲座培训的方式,作为医生获得学分的激励机制。“当时,我们每个月还要请省、市的专家来给医务人员做讲座,以不断促进学习,学着学着,我们的质量控制得到了各级评审专家的认可,不少医院还会来找我们学习。”
张衍铭对这样的转变很是欣喜,医院的培训氛围也变得越加浓厚。
就这样,医院的病历质控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直至“二甲”复审时,病案管理工作已经做得十分扎实,被评为优级高分通过,随后医院得以高速发展。
无论是时代的更迭还是行业的改革,天府新区人民医院紧紧抓住机遇和挑战,牢牢守住医疗质量这条生命线,始终把医疗质量作为管理重心,筑牢医疗安全的根基。
老一辈天医人在与医院共成长的似水流年里,不计得失,忘我奉献,付出了青葱岁月和青春年华。时间就是一把雕刻刀,把岁月留在了脸上,但把记忆深深地镌刻在了心底。